在企业注册和运营过程中,公司章程作为规范公司组织架构、治理规则及运营机制的重要法律文件,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许多创业者或企业负责人在制定章程时会产生疑问:**公司章程必须公证吗?**如果不公证是否会影响其法律效力?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实务操作和风险防控角度为您详细解析。
一、法律规定:公司章程一般不强制公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规定: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注册登记时提交公司章程作为必备材料,但法律并未强制要求公司章程必须公证。”
这意味着,在我国境内设立一般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等),章程只需由全体股东或发起人签署并提交备案,无需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只审核章程内容是否合法、格式是否规范。
二、哪些情形下公司章程建议或需要公证?
虽然大多数企业章程无需强制公证,但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建议或必须进行公证处理:
-
涉及境外投资人(外商投资企业)
外籍自然人或外国公司作为出资人时,其签署的章程、授权书等文件一般要求经所在国公证+中国驻外使馆认证或通过海牙认证程序。 -
股东之间协议需要在法院或其他机构使用
如股东之间就章程内容发生争议,打算通过法院调解或仲裁解决的,为增强证据效力,可对章程进行公证留证。 -
公司章程作为合同依据的关键内容
若公司在对外担保、融资、重大投资等事项中以章程作为合同依据,建议章程经由公证机关出具公证文书,以提升其在法律纠纷中的证明力。 -
境外上市或跨境合规审核要求
若企业计划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境外监管机构或律师事务所通常要求提供经过中国公证机关出具的章程公证书及翻译件。
三、公司章程不公证是否影响法律效力?
答案是不会影响法律效力。只要公司章程符合以下要求,即具有完整法律效力:
-
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
由全体股东签字确认,格式完整;
-
按时提交工商部门备案登记;
-
公司实质依照章程内容开展经营。
公证仅是提升文件的法律证明力手段,非效力构成要件。
四、律师建议:是否公证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决定
在实务操作中,是否公证章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若企业仅在国内经营,章程可由律师审查、全体股东签字,无需公证;
-
若涉及股东纠纷或未来存在对外使用需要,可提前对章程进行公证保存;
-
若企业有外资背景、跨境业务或计划境外上市,建议提前办理章程公证以满足合规要求。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在公司章程制定、股权结构设计、公司治理纠纷处理及跨境法律事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能够协助企业审查章程合法性、办理章程公证、应对合规审查,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法务保障。
公司章程在多数情况下无需公证即可生效,但在外资、境外业务或涉诉背景下,公证可增强其法律证明力。 企业应结合章程用途、业务背景及未来规划决定是否进行公证。为确保章程合法有效,建议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寻求专业律师指导,避免后期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