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合同中格式条款是否有效?

来源:本站 添加时间:2025-04-21 19:07:52 点击:1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合同,尤其是服务协议、消费合同、平台协议等,往往由一方事先拟定好内容,另一方只能“照单全收”,没有修改权,这类条款被称为格式条款。那么,**合同中格式条款是否有效?**是否一旦签字就意味着必须接受全部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由一方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虽然格式条款在现代商业中广泛使用,但其效力并非绝对有效,需满足特定条件,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不成立。

一、格式条款的效力原则

从法律角度看,格式条款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公序良俗、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是有效的。但为了平衡合同双方地位,保护弱势方利益,法律对格式条款的适用设置了限制条件,尤其强调“提醒与说明义务”。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指出,如果格式条款中含有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权利等内容,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 对该条款作出足够提示(如加粗、加黑、单独标注);

  2. 应对条款内容向对方作出合理说明

  3. 确保对方真实知情并明确接受

若未尽提醒说明义务,即便对方签署了合同,相关格式条款也可能无效

二、哪些常见格式条款可能被认定无效?

在实践中,以下几类条款因未履行必要提示义务或违反法律规定,常被认定为无效:

  • 免除或限制提供方的违约责任、赔偿责任

  • 对消费者单方面设定不公平的违约金条款

  • 限制对方起诉、仲裁、投诉权利

  • 随意解释合同条款或变更权利义务的规定

  • 未经协商就设置自动续费、自动扣款的内容

例如,在某电商平台服务协议中,如果未明确提醒“平台对商品质量不承担任何责任”,该条款即使写入合同,也可能因未尽提示说明义务而被判无效。

三、如何判断格式条款是否有效?

判断格式条款是否有效,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是否为单方预设,是否存在协商余地

  • 是否涉及加重对方义务或限制权利

  • 是否在签署前已特别提示,并由对方明确同意

  • 是否违反公平原则、法律强制性规定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而言,如在签约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平等的格式条款,应保留好谈判记录、截图证据,以便后续维权使用。

四、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不公平格式条款影响?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建议,在签署涉及格式条款的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全部条款,尤其是加粗、颜色标注部分;

  2. 如发现不合理条款,及时提出修改或协商确认;

  3. 通过录音、邮件、截图等方式保留签约过程证据;

  4. 签署前要求对方就关键条款作出解释说明并提供书面说明;

  5. 如发现已签合同中存在无效条款,可依法申请撤销或向法院主张无效处理。

综上,合同中格式条款是否有效的问题,其关键不在于“是否签署”,而在于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履行了提示说明义务。在法律保护趋严、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需规范操作,接受格式条款的一方则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如遇格式条款争议或签署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机构如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获取专业指导,依法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