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

新闻资讯 > 法律常识

购房后发现面积缩水可以索赔吗?

来源:本站 添加时间:2025-04-29 11:14:49 点击:1

在实际购房过程中,不少购房者交房后发现实际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与合同约定存在差异,引发纠纷。那么,购房后发现面积缩水可以索赔吗? 从法律角度来看,若面积误差超过国家规定的容差范围,购房人依法有权主张开发商退还多收的房款,甚至请求解除合同或赔偿损失。掌握相关法律规定和处理流程,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面积缩水的常见类型与法律判断标准

购房中的“面积缩水”主要包括两类:建筑面积缩水和套内面积缩水。建筑面积包含公摊部分,因此购房者最常遇到的是公摊面积虚高,导致套内面积远低于预期。而有些开发商在预售阶段以示意图或文字宣传误导购房人,实测交房后才发现实际面积不足。

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民法典》等规定,商品房实际交付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3%。若超过该误差比例,购房人可依法请求开发商退还多收款项,若面积差距过大且影响正常使用,还可主张解除合同。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指出,面积缩水问题虽然在商品房交付中较为常见,但购房人如能依法维权,并提供相应测量数据和合同依据,是有较大胜诉概率的。

面积缩水后的三种处理方式

当发现面积缩水后,购房人通常有以下三种维权路径:

  1. 要求退还多收房款
    如果面积误差在3%以内,购房人通常只能接受该误差。但若超过3%,根据合同约定或《最高人民法院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的规定,开发商应按照合同单价退还多收房款。

  2. 申请解除合同
    当面积误差严重,导致房屋使用功能受限,例如缩减后的房型不符合基本居住需求,购房人可主张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从而依法申请解除合同。

  3. 主张损害赔偿
    在面积缩水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如银行贷款额度降低、二次装修成本上升等,购房人可依法向开发商主张相应赔偿。

购房合同中有关面积的约定及陷阱

许多购房合同中,会标注“以最终测绘机构出具的面积为准”这一表述,看似合理,实则可能掩盖开发商前期误导宣传。购房人需注意:

  • 是否明确标注了建筑面积与套内面积

  • 是否说明公摊系数和测算方式

  • 是否约定了误差处理方式及退赔机制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建议,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让律师协助审核条款,避免签订对自身不利的格式条款。若合同中未对误差处理进行清晰约定,可依据《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的通用规则主张权利。

实际维权中的证据准备与流程

在发现面积缩水后,购房人需及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维权:

  1. 取得测绘报告或第三方鉴定报告
    面积是否缩水应以权威测绘机构出具的房屋测绘报告为准,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机构复核。

  2. 保存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及宣传资料
    完整的购房合同、补充协议、销售宣传页等都是日后主张权利的重要证据。

  3. 与开发商协商或发律师函
    先尝试与开发商协商解决,如对方拒不回应,可委托律师发函要求履行法律义务。

  4. 依法提起诉讼
    若协商不成,可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诉讼中需提交面积测量证明、合同文本、付款记录等证据。

法院判例参考:购房人胜诉并获得退款或赔偿的可能性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依据测绘数据及合同条款判断面积误差是否构成违约。若误差确实超出合理范围,法院多判决开发商退还多收款项,部分案件还支持购房人解除合同。

例如,北京市某法院审理的一起商品房面积误差案中,购房人实际面积比合同面积少了6.8平方米,误差比例超过4%。法院判令开发商退还对应房款,并支付违约金,维护了购房人合法利益。

总结:发现面积缩水应依法维权,及时行动

综上所述,购房后发现面积缩水可以索赔吗? 答案是: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以。面积缩水属于商品房销售中经常发生的争议点,但法律对此已有明确规范。购房人一旦发现问题,应保持理性,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并依据合同及法律规定主张自己的权利。

专业法律支持对维权结果至关重要。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长期办理房地产合同类纠纷案件,具备扎实的实务经验和精准的条文理解,能够协助购房人合法维权,最大限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