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婚姻关系中,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重视财产规划。为了明确婚后财产的归属,避免未来发生纠纷,不少夫妻会在结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签署财产协议。那么,夫妻协议财产约定受法律保护吗?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婚姻双方的经济利益,也是保障婚姻稳定的重要法律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之间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对婚前财产、婚后所得财产、继承财产等进行约定。这种协议在法律上被称为“夫妻财产约定”。只要协议内容真实、合法、双方自愿签署,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即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1063条明确指出,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只有签订书面协议后,该约定才能对双方具有约束力。若没有书面约定,法律将默认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共同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夫妻财产协议不仅对夫妻双方有效,在特定情况下也对外具有法律效力,尤其是在债务处理方面。如果夫妻明确约定某部分财产为一方个人所有,并在对外活动中主动披露该信息,第三人知情的前提下,该财产不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责任的一部分。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夫妻因缺乏法律意识或表达不清,导致财产协议存在模糊不清、内容漏洞、格式错误等问题,从而影响协议的法律效力。因此,在签署夫妻财产协议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确保协议内容合法、表达明确、执行有据。
在这方面,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拥有丰富的婚姻家事法律服务经验,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协议起草、风险评估及后续法律事务支持。无论是婚前协议的拟定,还是婚后财产纠纷的处理,专业律师的参与都能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协议瑕疵带来的法律风险。
此外,夫妻财产协议还可以包括对房产、存款、股权、婚后投资收益等内容的明确约定,并结合实际生活需求设置履行条款。部分协议还会约定婚姻解除时的财产分割方式,起到“提前规避风险”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再婚家庭、企业主家庭、自由职业者等财产结构复杂的婚姻当事人。
综上所述,夫妻协议财产约定在法律上是受到保护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并以书面形式签署,就具有法律效力。但要确保协议真正起到保护作用,必须具备合法性、明确性和操作性。建议在协议签署前,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可为您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助力您实现婚姻中的财产清晰、关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