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夫妻选择通过协议方式和平解除婚姻关系,但由于对财产状况掌握不清或一方恶意隐瞒,导致离婚后才发现存在未披露的房产或其他重要财产。这时,很多人会着急地问:协议离婚时对方隐瞒房产怎么办?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这类行为不仅侵犯了另一方的合法财产权益,还可能被依法追责并重新分割财产。
一、协议离婚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后续主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8条规定,夫妻在协议离婚时应当对共同财产进行清算和分割,双方基于诚信原则作出的承诺应真实、完整。如果一方在离婚协议中故意隐瞒、转移、虚报夫妻共同财产,则属于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另一方可以依法追究责任,并请求法院重新分割隐瞒的部分财产。
二、如何维权?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操作:
1. 收集对方隐瞒财产的证据
发现隐瞒房产后,第一步就是固定证据,包括房产证复印件、房屋交易记录、银行贷款明细、公积金记录、房屋登记信息查询证明、转账记录等,证明房屋购置于婚姻存续期间,且属于共同财产。
2. 协商无果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若对方拒不承认或协商失败,依据《民法典》第1069条,当事人可以在发现隐瞒行为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未分割或被隐藏的财产进行重新分割。
3. 法院可判决该财产全部归另一方所有
根据司法解释,对于恶意转移或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法院在查明事实后,可将该财产判归未过错方一方所有,以惩治不诚信行为,保护合法权益。
三、房产隐瞒常见方式及应对技巧
部分隐瞒房产的行为表现为:
-
房产登记在亲属名下,实则由夫妻共同出资;
-
利用中介或第三方名义操作房产买卖;
-
未在离婚协议中提及某套房产或未说明产权细节;
-
对方谎称房屋为婚前个人财产而实际为婚后购买。
面对这类情形,建议通过不动产登记查询系统、银行流水、公积金账户等多渠道调查核实,并可借助法律专业力量迅速制定追诉策略。
例如,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在处理财产隐瞒、追溯分割、协议撤销等领域经验丰富,能够协助当事人完成证据收集、法律诉讼、财产保全等一系列流程,大大提高维权成功率。
综上,协议离婚时对方隐瞒房产怎么办,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后及时固定证据,并在法定时限内依法起诉,要求重新分割未披露的财产。协议离婚虽以“和解”为出发点,但并不等于放弃权利,对方的欺瞒行为应依法追责。为避免因信息不对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议在签署协议前或发现隐瞒后,第一时间寻求法律帮助,确保自身财产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