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纠纷中,房产问题几乎是每对当事人都绕不开的焦点。由于房屋价值高、情感牵连深、产权复杂,导致争议频繁。很多人关心这样一个核心问题:**离婚房产属于谁?共同财产怎么认定?**这不仅关乎财产分割的公平性,也关系到今后的生活安排与经济安全。
一、房产是否属于共同财产要看取得时间与出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
工资、奖金;
-
生产经营所得;
-
知识产权收益;
-
继承或赠与所得(明确为夫妻双方共同的除外);
-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由此可见,只要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无论房产登记在谁名下、谁出的钱,原则上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便是一方父母出资购买,也需要根据出资意图判断是否为对一方的个人赠与,还是对夫妻双方的共同赠与。
二、常见几种情形下房产归属的认定
1. 婚后购买,登记在一方名下
属于共同财产。即便只登记在一方名下,另一方也享有等同权利。
2. 婚前个人购房,婚后共同还贷
购房部分为个人财产,但婚后还贷部分及房屋增值部分,属于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主张还贷贡献及相应增值权益。
3. 父母出资购买并写在子女一人名下
需明确出资性质。若为赠与,属于个人财产;若无明确赠与声明,法院可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4. 以婚后共同资金购买登记在父母名下
尽管产权在父母名下,但若能提供购房款来源系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可主张对房屋享有实际权利或追索出资份额。
三、房产如何分割?
法院在处理离婚财产分割时,遵循“照顾子女和无过错方”的原则,结合居住情况、贷款责任、是否自愿放弃等因素,判定房产归属:
-
一方取得房屋所有权,需给予另一方补偿;
-
无法协商一致的,法院可裁定房屋变现出售,按份分割;
-
如房屋属一方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产权,但可主张共同还贷部分的经济补偿。
四、专业建议
房产归属认定需大量证据支撑,如购房合同、付款凭证、贷款记录、父母出资声明等,建议当事人在离婚前就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和保留。若房产情况复杂或分歧较大,最好借助律师力量理性应对。
例如,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在处理房产类离婚案件中,拥有丰富实务经验,能协助当事人分析产权结构、厘清出资背景、主张合法份额,并提供诉讼代理或调解谈判支持,切实保障权益不被侵害。
综上,离婚房产属于谁?共同财产怎么认定,需结合房产登记、出资时间、资金来源和婚姻期间等多个因素综合判断。分割时应坚持合法、公平、合理的原则,并尽可能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失。